咨询热线
178-9554-6060网络管理:局域网安全管理的布置与实现(2)
利用前面提到的性能监视程序,获得了大量的性能数据,将它们转化为易于管理的形式,导入到Excel中,观察几天、几个星期,甚至几个月的数据,这样收集、观察的数据越多,就越能有助于我们正确地掌握性能的走向。
随着收集数据的增多,可以利用它准确的定位波峰活动时间段,甚至可以确定波峰形成的原因,而且有些问题需在较长的时间才能显露出来,这也是我们建立数据库的主要原因。
一般至少一周一次用新输出的数据创建一个可以打印的图表,可以将这些图表积累起来,每月至少一次地比较它们,查找不寻常之处,最好将新数据与前几个月的图表进行比较,这样通过大量的数据累计、比较,为准确地定位性能降低的原因提供可靠的依据。
3. 利用收集的数据提高系统性能
根据我们收集的数据库显示性能的情况,即可做出决策,对服务器的哪个部件,以及与网络相关的连线、网卡、集线器、交换机等采取有效措施,比如:服务器与客户之间收发数据包的速度不够快,那么网络适配器很可能就是一个瓶颈,这种情况下,可以把10 BaseT的网卡换成100 Base-T的网卡来提高服务器收发数据的能力。又比如:服务器从I/O子系统访问数据的速度跟不上用户的请求,则I/O输入输出子系统就是瓶颈。
在这种情况下,用一组磁盘来取代单个的磁盘驱动器,可以提高服务器访问数据的能力,从而能提高服务器的性能。每消除一个瓶颈,服务器的性能就会得到提高,但往往又会发现另一个瓶颈。
通常,当输入输出子系统是瓶颈时,我们提高了I/O子系统的效率,网络子系统很可能又成为系统的瓶颈,我们提高了网络子系统的效率,又发现处理器成为瓶颈。而当我们增加了一个处理器或换用一个处理器的时候,很可能会发现I/O子系统又重新成为新的瓶颈。
这个过程周而复始,直到达到我们满意为止,这时,此系统就已经实现了最大的效率、最好的性能。但这不是一成不变的,当我们的需求提高时,我们又要改善系统的性能,永不停止。
相关文章:网络安全(3)
合理布线 让行政中心大楼网络安全 | 2014网络安全十大趋势:移动安全成 |
互联网+时代如何才能更好的保证网 |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