咨询热线
178-9554-6060双绞线布线标准(4)
(2)568-B2平衡双绞线布线组件:在新标准的这一部分中,包含了组件规范、传输性能、系统模型,以及与用户验证电信布线系统测量程序相关的内容。
(3)568-B3光纤布线组件:在新标准的这一部分中,包含了与光纤电信布线系统的组件规范和传输相关的内容。
新的六类标准在两个方面对以前的草案进行了完善,TIA指定六类系统组成的成分必须向下兼容(包括三类、五类和超五类布线产品),同时必须满足混合使用的要求。六类布线标准对100 平衡双绞线、连接硬件、跳线、信道和永久链路做了具体要求。
新的六类布线国际标准在许多方面做了完善,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。
对六类性能的测试频率最终确定为1~250 MHz。
六类布线系统在200 MHz时综合衰减串扰比(PS-ACR)应该有较大的余量,它提供2倍于超五类的带宽。为了确保整个系统有良好的电磁兼容性,这个标准还同时对线缆和连接的匹配提出了建议。
六类与超五类的一个重要的不同点在于,改善了在串扰及回波损耗方面的性能,对于新一代全双工的高速网络应用而言,优良的回波损耗性能是极重要的。
在以前的布线测试中有基本链路(TIA)、永久链路(ISO)和信道模型(TIA/ISO)。在六类标准中取消了基本链路模型,从而两个标准在测试模型上达成了一致。
六类标准中规定了介质、布线距离、接口类型、拓扑结构、安装实践、信道功能及线缆和连接硬件性能等多方面的要求。同超五类标准一样,新的六类布线标准也采用星型的拓扑结构,要求的布线距离为:永久链路的长度不能超过90 m,信道长度不能超过100 m。
六类产品及系统的频率范围应当在1~250 MHz之间,对系统中的线缆、连接硬件、永久链路及信道在所有频点都需测试以下几种参数:插入损耗(Insertion-Loss)、回损(Return Loss)、延迟/失真(Delay/Skew)、近端串扰(NEXT)、功率和近端串扰(PowerSum NEXT)、等效远端串扰(ELFEXT)、功率和等效远端串扰(PowerSum ELFEXT)、平衡(Balance:LCL,LCTL)等。另外,测试环境应当设置在最坏情况下,对产品和系统都要进行测试,从而保证测试结果的可用性。所提供的测试结果也应当是最差值而非平均值。六类系统的最坏情况配置(4个接头)下的信道模式如下:
A+C+I<10 m E+G<90 m
其中,A为电信间设备线;C为快接/跳接线;E,G为水平线缆,I为工作区设备线。
2.六类双绞线简介
六类、超六类双绞线与五类、超五类线在外观上看起来没有太大的区别,都是4对8芯电缆,但六类和超六类双绞线要稍粗些。同样,六类双绞线也有屏蔽与非屏蔽两类,分别如图3(a)、(b)所示。
图3 六类屏蔽与非屏蔽双绞线
六类线除了像五类线那样具有用单一屏蔽层包裹4对芯线的屏蔽线(参见图3(a))以外,还有一种既采用统一屏蔽层,又在各芯线对分别采用一个屏蔽层的双屏蔽线,如图4(a)所示。在七类线中就全是采用这种双屏蔽的屏蔽双绞线,如图4(b)所示。双屏蔽双绞线主要用于对性能和安全性要求较高的领域,如千兆位或万兆位以太骨干网,或者一些特殊的行业,如电信、证券和金融等。
六类线系统与五类线系统相比,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区别。
在新标准中增加了电信布线设计原理、安装准则与现场测试组件规范、传输性能、系统模型和用于验证电信布线系统的测量程序。
图4 六类和七类双屏蔽层双绞线
在性能测试方面增加了"插入损耗"项目,用来表示链路与信道上的信号损失量。
用"永久链路"替代五类线系统中的"基本链路"。
在测试参数方面,新增"传播延时"和"传播延时差",前者表示传播信号延长时间,后者表示最快线对与最慢线对发送信号延时差的尺度。
3.六类线标准所带来的好处
相关文章:监控安装(32)综合布线(47)南京综(25)
综合布线在应用于智能楼宇的经验 | 机房布线:“小投资”有“大回报 |
智能建筑的建设一般能要到那些综 | 综合布线系统中电缆的测试的两种 |
关于智能布线中的标识作用 | 综合布线工程实战经验九则 |
信息化催热综合布线行业网络认证 | 去年故宫被盗折射安防产品设计重 |
数字标牌系统安装布线值得注意 | 安防知识汇聚:硬盘录像机协议与 |